<sup id="e6sq2"><kbd id="e6sq2"></kbd></sup>

<small id="e6sq2"></small>
  • <bdo id="e6sq2"><rt id="e6sq2"></rt></bdo>
  • <button id="e6sq2"></button>
    <bdo id="e6sq2"><table id="e6sq2"></table></bdo>

        預約電話:0537-6520567 濟醫廣 【2023】 第474號    

    濟寧鳳凰怡康醫院

    世界精神衛生日 | 共建共治共享,同心健心安心

       2024-10-10    作者:鳳凰怡康   來源:濟寧鳳凰怡康醫院   閱讀:2

     

     

    世界精神衛生日
    / 2024.10.10

    2024年世界精神衛生日全國宣傳主題為“共建共治共享,同心健心安心”,旨在通過多種途徑的宣傳活動,進一步普及心理健康和精神衛生知識,倡導全社會共建心理健康體系,共治心理健康問題,共享心理健康成果,提升各行業心理健康服務水平,提高公眾心理健康素養。


    01
    精神疾病的危害


    精神疾病會危害自己

    精神疾病往往危害患者自己的身心健康,自傷自殺是對精神疾病的一種行為方式。據臨床調查,自殺是最高的精神心理疾病是抑郁癥,其自殺危險高于一般人的50倍:其次是精神分裂癥,在死亡的精神分裂患者中的占13%。
    患者易傷害他人

    由于受病態心理的影響,或者受精神癥狀的支配,會出現危險的沖動行為,攻擊他人,多會對被攻擊者的心理和身體造成不同程度的傷害,而且被攻擊者往往是患者周圍熟悉的人,甚至親人居多。這也是常見的精神疾病的危害心理健康。
    破壞家庭和諧

    精神疾病的危害不僅因病情行為給家人造成身體乃至生命上的傷害,還會造成家庭經濟狀況及家人生活質量的下降、出現各種各樣危及社會的行為,他們有的患者難以走出心理誤區,精神負擔加重等情況,尤其對未成年人的心理發育有極大的負面影響。
    擾亂社會秩序

    人的行為是受思想控制的,得了精神疾病,行動就不再受思想調控了。精神疾病的危害不僅因病情行為給家人造成身體乃至生命。由于受到病理心理的影響和支配,患者往往會出現各種各樣危及社會的行為,他們有的患者難以走出心理誤區偏執記恨于政府社會,有的甚至采取過激行為給社會造成不良影響。


    02
    影響因素

    01
    學齡兒童與青少年篇

    學齡兒童(7~12歲)和青少年(13~18歲)常見的精神衛生問題,有學習問題(如考試焦慮,學習困難)、人際交往問題(如學校適應不良,逃學)、情緒問題、性心理發展問題,行為問題(如持強凌弱,自我傷害,魯莽冒險),網絡成癮,吸煙,飲酒,過度追星,過度節食,厭食和貪食等。調節學習壓力,學會情感交流,增強社會適應能力,培養興趣愛好,是避免學齡兒童和青少年精神衛生問題發生的可行方法。

    02
    中青年篇

    中青年(19~55歲)常見的精神衛生問題,有與工作相關的問題,如工作環境適應不良,人際關系緊張,就業和工作壓力等帶來的問題,與家庭相關的問題,如婚姻危機,家庭關系緊張,子女教育問題。構建良好的人際支持網絡,學會主動尋求幫助和張弛有度地生活,發展興趣愛好,是避免中青年精神衛生問題發生的可行方法。

    03
    中老年篇

    中老年(55歲以上)常見的精神衛生問題,有退休、與子女關系,空巢、家庭婚姻變故,軀體疾病等帶來的適應與情感問題。接受由于年齡增大帶來的生理變化,建立新的人際交往圈,多參加社區和社會活動,學習新知識,拓轉興趣愛好,是避免中老年精神衛生問題發生的可行方法。

    04
    突發事件篇篇

    各類自然災害、人為事故、交通意外、暴力事件等,除直接影響人們的正常生活外,還會引起明顯的心理痛苦,嚴重的可引起精神障礙,認識突發事件帶來的心理變化,積極尋求心理支持和救助,是避免突發事件導致的精神病生問題的可行方法。

     


    03
    預防方法

    01
    接受自己


    每個人一定要愛自己。對自己排斥常常會導致愧疚、羞恥和憂郁。相信自己的能力,珍惜自己的獨特性,千萬不要低估自己。

    02
    學會放手


    當我們不能改變現實的時候就接受它,這是一個很好的被動應對的方法。當我們遇到困難的時候,對于有辦法控制的情境積極應對,對于沒有辦法控制的情境就被動應對,這對保持心理健康是非常重要的。

    03
    保持和家人朋友的聯系 


    保持和家人、朋友的聯系,在很艱難的時候能夠獲得親密人的支持和幫助,幫助你戰勝困難,通過難關。

    04
    爭取自由、學會自立 


    把自己當成一條船,當我們覺得自己就是這條船的船長的時候,我們對生活就更加有興趣、更加有激情、更自信。我們的動機是一個復雜的混合體,包括了自己很久一直想要的東西和我們從重要的人物那里吸取到的東西。

    05
    設定目標、努力向前


    生活有目標非常重要。許多研究得出同樣的結果:朝向目標努力的過程與目標本身一樣重要。

    06
    尋找希望、保持信心


    當世界一片黑暗的時候,強烈的宗教信仰會讓人們始終保持希望,能夠樂觀的看待未來,同時相信目標終究會實現。

    07
    幫助別人


    幫助別人就是幫助自己,在別人得到幫助的同時,自己的心理得到了很大的滿足感。這種滿足感是保持心理健康的重要正能量。

    08
    投入地生活


    過著幸福的生活就是要學習最大限度地進行內心體驗,控制內心的體驗,使我們從事某種活動時心情愉快。圓滿就是一種完全投入的感覺,全神貫注地專注于一件活動或者一種體驗。

    09
    熱愛美好的生活


    對美的體驗是純粹個人的感受,沒有人能夠給美下一個定義。在生活中發現美就會讓你的心理保持健康。

    10
    不害怕改變,學會適應


    當我們呆板不夠靈活的時候,我們就更可能體會到阻力,更可能為了保持立場而把自己弄得很緊張。當我們很靈活、愿意改變那些對我們沒有益處的行為的時候,我們就能更好地適應環境。

    濟醫廣〔2024〕第1511號

     

     

     

     

    最新更新
    熱門關注
    推薦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