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每年的10月11日為“世界鎮痛日”,我國將世界鎮痛日所在的一周定為“中國鎮痛周”。
客觀而言,有疼痛就會有傷害。當人體遭遇創傷或疼痛等傷害性刺激時,會產生各種有害的應激反應,對人體的心血管系統、消化系統、呼吸系統、免疫系統、運動功能等都會造成不良影響。疼痛所導致的應激反應可引起一系列神經內分泌激素釋放,使心率增快、血壓升高,增加心臟負荷和心肌耗氧量導致心肌缺血,這些變化對于正常人可能無明顯危害,但對于有心腦血管等方面基礎疾病的患者可能產生嚴重的后果,如心肌梗死、卒中等。
疼痛刺激還可導致血管加壓素分泌使血容量增加,甚至由此導致充血性心力衰竭。疼痛應激激素的分泌使機體凝血增強、纖溶降低而處于高凝狀態,這可導致深靜脈血栓形成或肺栓塞,甚至危及生命。疼痛時交感神經興奮,抑制內臟平滑肌與胃腸道功能,腸蠕動減慢,胃腸道功能的恢復延遲,可明顯延長住院日。
疼痛還可引起血清免疫抑制性激素增高,免疫增強性激素減少,從而抑制細胞及體液免疫功能,增加感染概率。疼痛可使呼吸變淺、變快,呼吸肌僵硬,通氣量減少,常延緩術后呼吸功能的恢復。疼痛限制病人的咳嗽,使呼吸道分泌物的排出受阻,增加肺部感染和肺不張的發生。疼痛使患者不愿意活動,活動更加重疼痛,增加長時間臥床所帶來的風險因素。疼痛還影響患者的睡眠,對患者的精神和心理狀態產生不良影響,可使患者心情煩躁、憂郁、情緒低落或過度緊張,這些也可反過來加重疼痛,導致惡性循環。
既然危害如此之多,那么遭遇疼痛時我們就切不可等閑視之。總結幾個緩解疼痛的按摩手法!轉給你關心的TA!
濟醫廣〔2024〕第151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