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月驕陽似火,熱浪滾滾,高溫與潮濕交織,為各類疾病的滋生提供了溫床,各大醫院高發疾病門急診量激增。在這個炎熱的季節,了解高發疾病并采取有效的預防措施,是守護我們和家人健康的關鍵。
炎熱的天氣使食物更容易變質,細菌大量繁殖。食用不潔或變質食物,容易引發胃腸道疾病,如急性腸胃炎、食物中毒等。患者會出現腹痛、腹瀉、嘔吐、發熱等癥狀,嚴重影響身體健康。
預防:首先要保證飲食衛生。購買食材時要選擇新鮮、無變質的食品,儲存食物要注意溫度和時間,避免食物變質。加工食物時要生熟分開,徹底煮熟煮透。在外就餐要選擇衛生條件良好的餐廳。
中暑是 7 月最為常見的急癥之一。當人體長時間處于高溫、高濕環境,體溫調節中樞功能失調,散熱機制受阻,就會引發中暑。輕度中暑表現為頭暈、頭痛、乏力、口渴、多汗等癥狀;中度中暑可能出現面色潮紅、大量出汗、皮膚灼熱,或四肢濕冷、面色蒼白、血壓下降等;重度中暑則可能導致熱痙攣、熱衰竭甚至熱射病,危及生命。
預防:盡量避免在高溫時段(通常為10 點至16 點)進行劇烈戶外活動。如需外出,應做好防曬措施,如戴遮陽帽、太陽鏡,涂抹防曬霜,穿著輕薄透氣的衣物。同時,要注意及時補充水分和電解質,可適量飲用淡鹽水、綠豆湯等。對于戶外工作者或運動量較大的人群,更應增加水分攝入。
高溫天氣下,人體新陳代謝加快,心跳和血液循環加速,心臟負擔加重。同時,出汗增多導致血液黏稠度升高,容易形成血栓,誘發心腦血管疾病,如冠心病、腦卒中等。
預防:心腦血管疾病患者在 7 月要特別注意監測血壓、血糖和血脂,按時服藥。保持規律的作息,避免熬夜和過度勞累。室內外溫差不宜過大,以免血管急劇收縮或擴張。飲食宜清淡,多吃蔬菜水果,少吃油膩、辛辣和高鹽食物。
高溫潮濕容易導致真菌和細菌滋生,引發各類皮膚病,如濕疹、痱子、股癬、足癬等。濕疹表現為皮膚紅斑、丘疹、水皰、滲出等;痱子則是在皮膚褶皺處出現針尖大小的紅色丘疹;股癬和足癬多由真菌感染引起,出現紅斑、脫屑、瘙癢等癥狀。
預防:要保持皮膚清潔干燥,勤洗澡、勤換衣。選擇透氣性好的衣物,尤其是內衣褲。避免長時間待在悶熱潮濕的環境中。如果出汗較多,要及時擦干或更換衣物。
手足口病是由腸道病毒引起的傳染病,主要發生在 5 歲以下兒童。7 月是手足口病的高發期,患兒會出現發熱、口腔皰疹、手足皮疹等癥狀。
預防:教育孩子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勤洗手,不喝生水,不吃生冷食物。避免孩子與患病兒童接觸,定期對孩子的玩具、餐具、衣物等進行消毒。
讓我們積極行動起來,用科學的預防策略,為健康盛夏保駕護航。
濟寧鳳凰怡康醫院體檢中心
濟醫廣〔2024〕第120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