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動日 | 踐行健康生活方式,做自己健康第一責任人
2024-08-31 作者:鳳凰怡康 來源:濟寧鳳凰怡康醫院
閱讀:1次


今年9月1日是第18個“全民健康生活方式日”。9月,全民健康生活方式宣傳月活動在全國范圍內深入開展,全面深入推進實施以“三減三健”(減鹽、減油、減糖,健康口腔、健康體重、健康骨骼)為主題的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動,傳播和普及健康知識,提高居民健康素養。
食鹽攝入過多可使血壓升高,發生心血管疾病的風險顯著增加。另外,吃鹽過多還可增加胃病、骨質疏松、肥胖等疾病的患病風險。
(1)正確使用定量鹽勺。
(2)烹調食品時應少放鹽,嘗試用辣椒、大蒜、醋和胡椒等為食物提味。
(3)少吃咸菜。
(4)少吃高鹽加工類食品。如熟食肉類或午餐肉、香腸等食品。
(5)醬油、蠔油、豆瓣醬、味精等調味品的鈉鹽含量都很高,盡量減少食用量。
高脂肪、高膽固醇膳食(包括攝入過多的烹調油和動物脂肪)是高脂血癥的危險因素。長期血脂異常可引起脂肪肝、動脈粥樣硬化、冠心病、腦卒中、腎動脈硬化等疾病。高脂肪膳食也是肥胖發生的主要原因,而肥胖是糖尿病、高血壓、血脂異常、動脈粥樣硬化和冠心病的獨立危險因素。
中國居民膳食指南推薦,健康成人每人每天烹調用油量不超過25-30克。
(1)使用控油壺。
(2)烹調食物時盡可能使用減少烹調油的方法,如蒸、煮、燉等。
(3)少吃油炸食品。
飲食中的糖是引起齲齒最重要的危險因素;添加糖與飲食質量不佳、肥胖和慢性疾病風險有關。攝入添加糖,尤其是通過飲用含糖飲料攝入添加糖會增加總能量攝入,可能會降低其他營養食品的攝入,造成膳食不平衡,導致體重增加,并加劇慢性疾病患病風險。
《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22)》推薦每人每天添加糖攝入量不超過50g,最好控制在25g以下。
提倡多喝白開水,不喝或少喝含糖飲料,減少吃高糖食物的次數。
超重和肥胖是糖尿病、心腦血管疾病和惡性腫瘤等主要慢性病的重要危險因素之一。一般用體質指數(BMI)來衡量體重是否健康,計算方法是用體重(千克)除以身高(米)的平方,健康成年人的BMI應在18.5-23.9之間。
保持健康體重要做到:
(1)食不過量,控制總能量攝入,保持能量平衡。(2)堅持日常身體活動,每周至少進行5天中等強度身體活動,累計150分鐘以上,主動身體活動最好每天6000步。
(3)平衡“吃”和“動”的關系,做到吃動平衡。
(4)養成定期稱重的習慣。
骨質疏松會導致嚴重疼痛和骨折,甚至早死,嚴重影響老年人的生活質量。
保持健康骨骼要做到:
(1)平均每天至少20分鐘日照。
(2)食用富含鈣、低鹽和適量蛋白質的均衡飲食。(3)戒煙限酒。
(4)高危人群盡早到正規醫院進行骨質疏松檢測。
口腔疾病與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重點慢性非傳染性疾病關系密切,并且有著共同的危險因素。
保持健康口腔要做到:
(1)每天早晨起床后、晚上睡覺前分別刷牙1次。(2)成年人每年至少進行一次口腔檢查。
(3)家長應幫助或監督6歲以下兒童刷牙,兒童易患齲齒且進展較快,應每半年進行一次口腔檢查。
(4)提倡使用含氟牙膏刷牙。
(5)減少吃糖次數,少喝碳酸飲料。
合理膳食,吃動平衡
食物多樣,合理搭配
吃動平衡,健康體重
少鹽少油,控糖限酒
公筷分餐,杜絕浪費
不吸煙,不酗酒
吸煙有害健康,戒煙越早越好
拒絕“二手煙”,電子煙不安全
兒童青少年、孕婦、哺乳期女性、慢性病患者不應飲酒
成年人如飲酒,一天飲用的酒精量不超過15克
學會減壓技能,保持樂觀情緒
養成運動習慣,保證充足睡眠
關注家人心理,和諧人際關系
出現心理問題,主動尋求幫助
每個人都有維護自身和他人健康的責任,
健康的生活方式能夠維護和促進自身健康。
做到“三減三健”,
讓健康伴隨我們的生活!

國家注冊營養師、中級營養師、主管護師、三級心理咨詢師、三級健康管理師
從事營養教育工作20余年,醫院大眾健康宣教專職人員,擅長各種臨床疾病如妊娠糖尿病、高脂血癥、癌癥、老年營養等膳食調理和營養咨詢,編寫專業論文和著作十余部。
中國營養學會會員
山東省營養學會會員和山東省醫師學會臨床營養專業委員會委員
濟寧市營養學會臨床營養專業委員會委員
濟醫廣〔2024〕第1511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