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種檢查
大部分人都會從內心表示拒絕
胃腸鏡
甚至有人說
10分鐘的檢查就像一年那樣漫長
但就是這樣一個讓無數人感到恐懼的檢查
卻能“救命”

胃腸鏡檢查是如何拯救你的?哪些人要做胃腸鏡檢查?檢查之前應該注意那些事宜,現在為您一一解答。
人體的消化道從口腔到肛門可分為上、中、下消化道,一般來說有90%的疾病都集中在上消化道和下消化道。這些部位的病變,胃鏡和腸鏡是最直接、高效的檢查手段。

但就是這么重要的檢查,卻被很多人拒絕。臨床上害怕做胃鏡的現象非常普遍,主要是覺得麻煩、痛苦。

拒絕內鏡檢查是跟自己的生命過不去。中國排名前五的腫瘤里有4個是消化系統腫瘤,包括胃癌、食道癌、大腸癌、肝癌,但由于恐懼胃鏡、腸鏡,大部分人基本不會主動到醫院篩查。
胃鏡檢查我國每年尚有2300萬例,而腸鏡檢查僅有500萬例。實際上需要胃腸鏡檢查的人可能超過1億人。

胃鏡
胃鏡檢查借助一根纖細、柔軟的管子(光導纖維+高清攝像頭),伸入胃腔、十二指腸腔,觀察黏膜、拍攝或治療。
胃腸鏡檢查是食管、胃、腸疾病診斷的首選手段,也是食管、胃、腸道早期癌癥篩查的金標準。
早期胃癌5年生存率高達90%以上,如發展到進展期胃癌,5年生存率則低于30%。遺憾的是,我國每年新發胃癌病例占全球40%以上,早期發現的不足10%,遠低于日本的70%和韓國的50%。最主要的原因是不重視胃鏡檢查。

腸鏡
腸鏡又叫電子纖維結腸鏡,是一支細長可彎曲的纖維軟管,直徑約1厘米,前端裝有一個帶冷光源的高清攝像頭,通過肛門進入直腸,直到大腸,可讓醫生直觀看到腸道內部情況。
腸鏡檢查是目前結直腸癌篩查的首選方式,也是結直腸癌診斷的“金標準”,不僅可確診病變,還可切除癌前腺瘤性息肉等病變。
國家癌癥中心2109年發布的《2015年中國惡性腫瘤流行情況分析》顯示,2015年我國結直腸癌新發病例數為38.8萬人,在全部惡性腫瘤中居第3位。
李兆申院士認為,我國至少1億人需要做腸鏡。
有下列情況的需到醫院做胃腸鏡檢查
上腹疼痛伴有惡心、嘔吐、胃脹氣、反酸、燒心等。
長期腹瀉便秘或原因不明的消瘦、貧血、出現黑便或柏油樣便。
X線鋇餐造影或CT、B超檢查懷疑胃、食管、十二指腸形態改變或局部增厚等改變時。
既往患有潰瘍病、胃息肉、萎縮性胃炎等病變的患者。
結直腸癌術后患者,結直腸腺癌、腺瘤樣增生的患者治療后定期復查1~2年一次。
家庭有結直腸癌病史、息肉病史的人2~3年一次。
45~50歲以上健康人群定期3~5年篩查一次。
有些人不適合做胃腸鏡檢查
嚴重肝腎肺功能障礙者
嚴重冠心病及心肌損傷伴嚴重心肌功能不全者(室顫等)
肺炎或其他感染伴有高熱的人
嚴重神經系統疾病患者(驚厥、癲癇未控制者、精神疾病)
主動脈瘤患者
經期女性
孕婦
在做胃腸鏡檢查前,做好充分的準備工作,才能檢查結果準確無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