霜降,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十八個節氣,也是秋季的最后一個節氣,霜降的到來,預示著秋天的結束,寒冷的冬季即將來臨。俗話說“霜降殺百草”,霜降過后,植物漸漸失去生機,大地一片蕭索,很容易引起人們的憂思,導致情緒低落、注意力不集中,甚至出現心慌心悸等癥狀。霜降時節,我們究竟應該如何預防及養生?

霜降作為秋季的最后一個節氣,此時天氣漸涼,秋燥明顯,易出現口干、唇干、咽干、便秘、皮膚干燥等現象,燥易傷津。
對付秋燥的最佳飲食良方就是“朝朝鹽水,晚晚湯”。白天喝點鹽水,晚上則喝點蜜水,這既是補充人體水分的好方法,又是秋季養生、抗拒衰老的飲食方,還可防止因秋燥而引起的便秘。




晚秋時節,天氣漸冷,草木枯黃,落葉落果,萬物蕭瑟,容易引人憂思,使人意志消沉、抑郁。
登山擴胸襟是抵抗秋季抑郁癥的有效辦法。中醫早就認識到,登山是治療秋季抑郁癥之良方,是給秋季抑郁癥打一劑預防針。



霜降時節是秋冬氣候的轉折點,也是陽氣由收到藏的過渡,養生關鍵應注意做好“外御寒、內清熱”。既要防外寒,應隨著氣溫下降適時添衣,腳、腹、背和頭等部位重點保暖;還要清內熱,生食梨能清熱解毒、生津潤燥、清心降火;煎水或加蜜熬膏,能清熱潤肺、化痰止咳。隨著天氣逐漸變冷,已不再適合“秋凍”。
對于抵抗力較差的老年人來說,應按時增減衣物,以免濕、寒入侵。睡覺時一定要蓋好被子,保證腹部、頭部不受寒氣,年輕人也應注意保暖。

霜降是秋季到冬季過渡的開始。俗語有“寒露不算冷,霜降變了天”。此時節,晝夜溫差變化增大,因此要注意添加衣服,特別要注意腳部和胃部保暖。最好養成睡前用熱水泡腳的習慣。

供稿:姜婷婷
濟醫廣〔2024〕第151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