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女性在分娩后的一段時間內,身體經歷著巨大的變化,這段時間被稱為產褥期。如果在此期間調理不當,可能會引發一系列疾病,統稱為“月子病”。月子病不僅影響女性的身體健康,還可能對其生活質量造成長遠的負面影響。那么,月子病到底有哪些呢?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
月子病,又稱“產后風”、“月癆”等,是女性在分娩后、產褥期內,因外感或內傷而引起的疾患。由于分娩時筋骨腠理大開,身體虛弱,內外空虛,如果不慎風寒侵入,就可能引發月子病。此外,產后調理不當、過度勞累、情緒抑郁等因素也可能導致月子病的發生。





新生命的誕生總是伴隨著無盡的喜悅與期待,但對于剛剛經歷分娩的寶媽來說,這段特殊的“月子”時期卻也是身體恢復的黃金期,稍有不慎就可能引發各種月子病。常見的月子病都有哪些呢?



產后寶媽免疫力較低,若衛生清潔不到位,易誘發尿路感染。主要表現為尿頻、尿急、尿痛。預防措施包括注意個人衛生,及時更換衛生用品,每天清洗外陰部,并多喝水,勤排尿。如有癥狀,需在醫生指導下使用抗菌藥物。
分娩過程中可能會大量失血,如果產后營養補充不及時,可能導致長期貧血,表現為全身乏力、頭暈等。建議寶媽們改善飲食結構,增加富含鐵質的瘦肉、魚類、蛋類等食物,必要時可服用補血藥物。
產后關節腫痛可能是關節炎的表現,初期多為對稱性手、腕、足部等多關節腫痛,晨起明顯。治療需結合鎮痛抗炎藥物,并適當活動以促進血液循環。
長時間抱娃、做家務易導致手腕、手指關節疼痛、麻木。建議寶媽們適當休息,必要時可口服消炎鎮痛藥或進行小針刀治療。







坐月子期間,寶媽們應保持身體清潔,及時更換衛生用品,每天清洗外陰部,防止感染。定期洗頭、洗澡,但注意保暖,避免受寒。良好的個人衛生有助于身體舒適,促進恢復。
產后營養補充至關重要。建議寶媽們攝入富含蛋白質、維生素、礦物質等營養素的食物,如瘦肉、魚類、蛋類、蔬菜和水果。合理的飲食結構能提供身體所需的能量,促進傷口愈合,增強免疫力。
產后寶媽們需要充足的休息來恢復體力,但也不能長時間臥床。適當活動可以促進血液循環,預防下肢靜脈血栓形成,同時有助于惡露排出和子宮復舊。建議每天保證8-10小時的睡眠時間,并適當進行簡單的伸展運動或骨盆運動。
產后激素水平波動可能導致寶媽們情緒低落或抑郁。家人應給予足夠的關心和支持,幫助寶媽們調整心態。寶媽們也可以通過聽音樂、與家人朋友交流等方式緩解壓力,保持良好的心理狀態。
月子期間,寶媽們應避免接觸冷水和冷風,不要過度勞累。保持室內通風換氣,保持空氣清新,但避免直接吹風。合理安排哺乳時間,避免長時間抱娃導致肩頸酸痛。


月子期是寶媽們身體恢復的黃金期,也是與新生兒建立親密關系的寶貴時光。月子期間遵循科學的護理建議,寶媽們可以安全、健康地度過這段特殊時期。愿每一位寶媽都能擁有健康、快樂的月子時光!


濟醫廣〔2024〕第1511號